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饱含对民生细节的牵挂和对绿色发展的厚望,必将有力推动全社会自觉践行生态文明思想。
垃圾分类看似事小,但“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从“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重要要求到“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的深刻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着垃圾分类这件民生“小事”。国家发改委、住建部、教育部等多个部门积极响应,《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关于在学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方案相继出台,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制度化保障,不断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扎实进展。
近年来,各地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启动、成效初显。但垃圾分类工作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虽然颇多共识,但痼疾难除:随手乱扔、随处丢放的陋习司空见惯,桶内桶外名不副实的现象时有发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思维较难扭转……这些问题,充分说明垃圾分类工作中问题的多发性、顽固性和反复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化建设,坚持上中下游一起抓,前中末端齐发力,以高标准、严要求推动垃圾分类处理的软硬件设施加速升级。另一方面,有必要充分借鉴吸收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在垃圾分类方面的先进经验,将刚性的法律约束与宣传教育结合起来,营造全社会崇尚“分类光荣”的良好氛围,以主动性、创造性构建起全社会动员体系,逐步推动社会改进观念、消除陋习、形成自觉、达成共识,让垃圾分类成为全社会的行为习惯和文明风尚。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见初心。垃圾分类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既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又关系节约使用资源。垃圾分类的实质,是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的大事。我们要坚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动员、全员参与、齐心协力,加速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让生态文明思想在中华大地开花结果!
习近平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新华社北京6月3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习近平指出,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要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要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习近平十分关心垃圾分类工作。2016年12月,他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强调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习近平还多次实地了解基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情况,并对这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启动、成效初显,46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推进垃圾分类取得积极进展。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